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型试题练习及标准答案解析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再宿武关①
[唐]李涉②
远别秦城③万里游,乱山高下出商州。
关门不锁寒溪水,一夜潺湲送客愁。
【注】 ①武关,在今陕西省丹凤县,距商南县城约35公里,为古代雄关。②李涉,唐宪宗至唐文宗时人,宪宗元和年间,曾因事贬谪出京,至文宗时,又被罢官,流放桂粤。此诗为第二次贬官时作。③秦城,指京都长安。
★1.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简析第三句诗中“锁”字的妙处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二、(2014·河南郑州四中期末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3~4题。
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
卢 纶
乱离无处不伤情,况复看碑对古城。
路绕寒山人独去,月临秋水雁空惊。
颜衰重喜归乡国,身贱多惭问姓名。
今日主人还共醉,应怜世故一儒生。
【注】 唐玄宗天宝末年,诗人为避安史之乱,流寓鄱阳。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,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。李僴是诗人的朋友。
3.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?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?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★4.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?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?请简要分析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.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。从诗中看,“愁”字当是诗眼,而这种“愁”主要来源于“远别”,结合注释不难找出作者的“去国怀乡”之感。
【答案】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再宿武关时的见闻感受,抒发了诗人再次被贬、去国怀乡的愁苦情怀。
2.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。表面上看作者在写武关之门锁溪水,实际上作者却是在说锁“愁”,作者将满腹的忧愁比作淙淙的溪水,足见其愁之重。
【答案】雄固的武关之门,能锁住千军万马,但此时对于淙淙的溪水声却无能为力,怎么也锁不住。足见这“愁”的分量之重。一个“锁”字,把看不见、摸不着的“愁”,活灵活现地显示了出来。
3.【解析】前两联的第一句话已暗含了景象的特点,“乱离无处不伤情”正是到处凄凉破败之景:残垣断碑,山路凄迷,孤独无助,月笼寒水,大雁惊飞。在描写景象之时既有正面的描写,也有侧面的烘托。
【答案】①前两联描述了作者在乱离中漂泊、伤情的生活场景: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;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,月光照着秋水,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。②两联中有正面直写,有侧面烘托。
4.【解析】从第三联中的“喜”和“惭”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,喜的是垂暮之年,重归故里;惭的是乡亲不认识自己,而且自己身份卑微。最后一联照应标题,表现出朋友对自己的同情和关心,诗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,同时也点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无奈之情。
【答案】①心情是有喜有忧。喜的是重返故乡;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,长时间离开家乡,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,就有人来问姓名,也感到惭愧,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。②有点题的作用。作者在归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,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,有感恩之意;最末一句也写出了乱世中读书人的无奈与辛酸。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