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雪芹《咏菊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

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曹雪芹《咏菊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
咏菊①
无赖诗魔昏晓侵,绕篱欹②石自沉音③。
毫端蕴秀临霜写,口角噙香对月吟。
满纸自怜题素怨,片言谁解诉秋心④?
一从陶令⑤平章⑥后,千古高风说到今。

注①本诗选自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,为林黛玉所吟。②欹:通“倚”。③沉音:低声吟咏。
④秋心:合写即为“愁”字。⑤陶令:陶渊明,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。⑥平章:评说、议论,亦借指吟咏。
(1)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?
(2)这首诗抒发了所吟之人怎样的情感?请简要分析。

参考答案
(1)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同,本诗并未直接状菊,而重点刻画咏菊之人,构思巧妙,写法独到。一是妙用衬托手法,先以吟诗之人的感受和动作来侧面烘托菊之迷人,然后以霜与月来衬托菊的丰姿和神韵。二是用典,以陶渊明事突出菊的高洁风骨。(意思对即可)
(2)诗歌前两联描写咏菊之人的感受和动作,流露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;颈联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哀怨凄苦之情;尾联借典明志,流露出坚守高洁的情趣。

赏析
这首诗以“咏菊”为题,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。首联“无赖诗魔昏晓侵,绕篱欹石自沉音”,紧扣诗题,描述了为写菊花诗,有如着魔了一般,从早到晚构思,绕篱欹石地推敲。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。颔联“毫端蕴秀临霜与,口角噙香对月吟”,俏丽、秀美,只有锦心秀口之人,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。 颈联“满纸自怜题素怨,片言谁解诉秋心”,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,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?这分明是借“咏菊”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。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,又不被一些人理解。尾联“一从陶令评章后,千古高风说到今”,菊花的高洁品格,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,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。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,以此作结,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。

林黛玉出生在一个世袭侯爵、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、"清贵之家",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教育,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不幸遭遇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,林黛玉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封建道德的修养,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想基础。她酷爱写诗,兴趣浓厚,以诗为乐,借诗抒怀。她经常挂霜披露,陪星伴月,吟诗填词,有时废寝忘食,通宵达旦,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,弥补空虚的心灵。她的愁苦无人理解和倾诉,只有寄予诗中,加以宣泄。
  林黛玉少年就失去了父母,她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,对她的性格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,孤独忧寞,傲世妒恶的性格,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。曹公安排的菊花诗,也正符合她的这一性格特点。
  林黛玉十分喜爱菊花,喜欢菊花的情怀,喜欢菊花的高洁,喜欢菊花的孤寞,喜菊花的傲世,喜欢菊花的清香,喜欢菊花的淡雅。她把菊花作为自己挚友,经常与菊花轻轻地诉说心中的积郁、哀怨。有时她也在赏菊中,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,但是,只不过是梦中的期盼。
  曹公的这些诗篇,进一步突出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、寄人篱下而又孤标傲世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不愿与那些市侩之人为伍的贵族少女的艺术形象和处世心态。林黛玉不满封建礼教的重压和奴役,但又只身单薄,无力反抗,遂与宝玉成为志同道合的一对情人。曹公安排她的诗,风格别致而又满含哀怨,极其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。其中,《咏菊》、《问菊》、《菊梦》,都非常有代表性。这些清丽而带有明显个性的诗句,就是在前人的咏菊诗里也是不多见的。对刻画林黛玉这个悲情人物,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。
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