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王安石《渔家傲·平岸小桥千嶂抱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渔家傲①
王安石
平岸小桥千嶂抱,柔蓝一水萦花草。茅屋数间窗窈窕。尘不到,时时自有春风扫。
午枕觉来闻语鸟,欹②眠似听朝鸡早③。忽忆故人今总老。贪梦好,茫然忘了邯郸道。
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。②邯郸道:唐人小说《枕中记》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:“建功树名,出将入相。”。②欹(qī,倾斜)③朝鸡:上朝时的鸡鸣声
⑴窈窕:幽深的样子。
⑵欹眠:斜着身子睡觉。
参考译文
峰峦叠嶂,环抱着小桥流水;河水青碧,萦绕着繁花翠草。竹林幽深秀美,几间茅舍静立其中。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,使得房屋清洁,纤尘皆无。
午睡醒来,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。斜倚枕头,想起当年做官时,听早朝的鸡鸣,此情景已恍如隔世。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,自己当然也不例外。如今我贪恋闲适,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。
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
试题一
注: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。②欹(qī,倾斜)③朝鸡:上朝时的鸡鸣声。
1、“午枕觉来闻语鸟,欹眠似听朝鸡早。”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?(5分)
2、词的下片运用了怎样的手法?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(6分)
3、吴聿在《观林词话》中记王安石“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,深味其首句‘一江春水碧揉蓝’,为踌躇久之而去”,后来化入自己的词中。你认为化用后的“柔蓝一水萦花草”比原句好在何处?(4分)
4、词的结尾两句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?(2分)
5、王安石在词中写道“闻语鸟”好似“听朝鸡”,有人据此说他“虽然归隐,但仍想积极用世”。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?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。(4分)
参考答案
1、①结构上,承上启下。全词上片写景,下片叙事抒情,情与景之间,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,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。②内容上,“午枕”一句表现出词人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;“欹眠”句,从睡醒闻鸟声,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“听朝鸡”,给人恍如隔世之感。
2、①衬托、用典。“忽忆故人今总老”衬托自己已老。“茫然忘了邯郸道”运用了典故,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已生茫然之情。②诗人午觉醒来,鸟语鸡鸣,感叹自己年事已高,贪恋梦境,忘了功名。写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、惬意,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心情。
3、用“一水”来概括“一江春水”,添“萦花草”三字烘托春光烂漫,丰富了原句的内容,提取原诗菁华,调合得巧妙自然2分; “柔蓝一水”,形容水色清碧,“柔”下得轻盈贴切,形象生动1分; 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、清新、宁静的色彩美1分。
4、衬托1分; 用典 1分。
5、不正确1分。 分析: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,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1分; 对世途感到厌倦,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,“忽忆故人今总老”,衬托自己之已老1分; 而此时贪爱闲居的午梦,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“建功树名,出将入相”的黄粱幻梦1分。
试题二
3、王安石,字____,号半山。(1分)
4、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A、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,又借“茅屋数间”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。
B、词的下阕中作者用“语鸟”和“朝鸡”表现出一派田园风光。
C、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,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。
D、全词以景起,以情结,情与景之间由“茅屋”、“午梦”沟通,过渡衔接自然紧凑。
5.这首词中“柔蓝一水萦花草”一句为后人称道,请作简要的赏析。(5分)
答案:
3、介甫
4、D
5、词人用“一水”来概括“一江春水”,添“萦花草”三字烘托春光烂漫,“柔蓝一水”,形容水色清碧,“柔”字更是轻盈贴切,形象生动,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、清新、宁静的色彩美。
试题三
6.简要分“时时自有春风扫”中“扫”字使用的妙处。
7.这是王安石晚年退隐之后的一首山水词,请从“景”与“情”的角度加以赏析。(5分
8.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?请简要赏析。(5分)
9.词的下阙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?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?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答案
6.(3分)一个“扫”字,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、情感,(1分)呼应了“尘不到”,突出了环境的清新、优雅。(2分)(意思对,即可得分)
7.(5分)平岸小桥,被群山环绕;一江春水,被花草环绕;几间茅屋,窗户幽深,纤尘不染,时时有春风来清扫;午睡醒来听到鸟的鸣叫……在作者笔下,这些景物远离喧嚣的俗世,具有宁静、清新、优美的特点。(2分)反映出词人退隐后平和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;也表达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,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。(2分)情景关系: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(借景抒情)。(1分)(意思对,即可得分)
8.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、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。(2分)“平岸小桥”、“柔蓝一水”,更添烂漫花草,可见景物之秀美、柔美;“平岸小桥”被“千嶂”环抱,“茅屋数间”被林木掩映,可见隐居环境之深窈静谧;“尘不到”、“春风扫”,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。(3分)(评分指南:形象意境题。答题要点为:秀美、幽深、清新,能准确概括图景特点,得2分;能结合诗句赏析到位,得3分)
9.第一问: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,而向往亲近自然、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。(2分) “午枕觉来闻语鸟”,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。“欹眠”句,从睡醒闻鸟声,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鸡鸣,但接着写道:“贪梦好,茫然忘了邯郸道”,可见现如今已厌倦仕途,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。(2分)
第二问:用典(1分)“贪梦好,茫然忘了邯郸道”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,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、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。(1分)
四:
【注】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。此时,作者已被罢相隐居在金陵,心境渐渐平淡。
1.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隐居的环境。从词中看,作者隐居的环境有哪些具体特点?请根据词中内容简要概括。(5分)
2.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?(6分)
参考答案
1.群山环抱、绿水萦绕、花草众多、居室简陋、远离尘世。(一点1分)(题干所问的是“具体”特点,只笼统地回答“幽静”“美丽”不给分)
2.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、对田园生活的热爱(闲适恬淡)。(2分)作者先描写了隐居环境的幽静、美丽、远离世俗纷扰,寓情于景;(1分)接着描写了自己隐居生活的闲适:午睡甜美,听听鸟语;(1分)然后将听鸟语和“听朝鸡”进行对比,突出感情;(1分)最后通过黄粱美梦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情。(1分)
赏析
《渔家傲·平岸小桥千嶂抱》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。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期间。上片写景,前两句写山水之美,后三句写屋子,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;下片写在这片山水中的生活情趣和体验。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,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。全词以景起,以情结,而情与景之间,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,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,艺术上较为成熟。
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,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:对世途感到厌倦,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,动辄借自 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。全词以景起,以情结,而情与景之间,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,使上下片写景与 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。
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,为人所称誉,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。吴聿《观林诗话》记王安石“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,深味其首句‘一江春水碧揉蓝’,为踌躇久之而去,已而作小词,有‘平岸小桥千嶂抱,柔蓝一水萦花草’之句。盖追用其词。”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,浑然天成。他用“一水”来概括“一江春水”,添“萦花草”三字烘托春光烂漫,丰富了原句的内容,提取原诗精华,调合得巧妙自然。“柔蓝一水”,形容水色清碧,“柔”下得轻盈贴切,形象生动,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、清新、宁静的色彩美。“茅屋数间窗窈窕”三句,以“窈窕”形容窗的幽深,反映出茅屋“千嶂抱”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。他同期写的《竹里》诗可与此参读:“竹里编茅倚石根,竹茎疏处见前村。闲眠尽日无人到,自有春风为扫门。”此即词中“茅屋数间”的一般情景。“茅屋”三句,包涵了《竹里》诗的全部情景,但情韵连续,融成一片,更见精严。“午枕觉来闻语鸟”一句,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、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。“欹眠”句,从睡醒闻鸟声,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“骑马听朝鸡”,恍如隔世。这并非久静思动,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。
其比较的结果,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。此意由下文再补足。“忽忆故人今总老”,反衬自己之已老。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,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“建功树名,出将入相”的黄粱幻梦(见唐沈既济《枕中记》)。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,心境渐渐平淡下来。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记载:“王荆公不爱静坐,非卧即行。晚卜居钟山谢公墩,畜一驴,每食罢,必日一至钟山,纵步山间,倦则即定林而睡,往往至日昃及归。”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,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。这首词,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。历来的评论家,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,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。其实,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。此词的主要特色,是善于融诗入词。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