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奇龄《重刻《杨椒山集》序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

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毛奇龄《重刻《杨椒山集》序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
重刻《杨椒山集》序
清 毛奇龄
少读王章传‚,涕泗被面,骤出对客不能饰,客讶问故,曰:“吾读王仲卿传故也。”既而读杨椒山自著年谱,惊曰:“此非仲卿乎?”
予尝入史馆,询椒山传,同馆官曰:“未阉也。”曰:“此一代有数人物,当特为起草,而俟阉分乎?”同馆官不答。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:“孝宗非令主,阳明非道学,东林③非君子。”谓“夫儒者言事,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,东林之争每始于意气而终于朋党,此皆嘉、隆间戆直诸习有以开之。”盖暗指椒山言也。予曰:“然则如汉王章者非君子耶?”曰:“章不识轻重,亢言杀身,何有乎君子!子不读胡氏致堂诸中论乎?其于两汉人物,率诋之不直一钱。是以朱氏传王荆公为名臣,而称秦会之太师为致有骨力,何则?不轻举也!夫以岳忠武之死,而犹讥其横、刺其直,向前厮杀而无所于变也,他可知矣。”予气塞而罢。然而归邸检旧史,见赵宋两朝,当君国之惨,死事者不下十百,而《宋史忠义传》并无一讲学之徒厕身其间,然后知薄事功并薄气节,皆宋学之陋,而非恒情也。
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。康熙丁丑,同邑章子钰,有感于椒山之为人,取椒山所传年谱与其生平诗若文,合上下卷,将刻以示世,而属予不叙。予读之,泪滴滴下,一如畴昔读王章传时,虽不讲学,不汩其本心。而章子以艺林之豪攻经生家,年不及贾生,独能发奋慷慨,闻椒山之风而兴起焉,且复辑其遗文,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,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!
近之言学者,动辄轻事功而贱气节,至有讦阳明之学以明得意者。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,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,椒山不幸与王章同,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,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。道学既难言,而两人气节又百不如权相之骨力,然而犹尚有读其书感其为人,惟恐其不传于后,而汲汲示世如章子者,则是人心之未亡,而君子之犹可为也。世有见斯集而兴者乎?其亦以予之读钟卿传者读之,可矣!(本文有删改)
【注】杨椒山:明代人,曾任吏部主事,敢于直言。‚王章:字仲卿,汉代人。因敢于直言被害。③孝宗:明孝宗。阳明:王阳明,明代哲学家。东林:东林党人,明晚期政治集团,他们议论朝政,批评人物。
6.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涕泗被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被:覆盖
B.而侔阉分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侔:等待
C.率诋之不直一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率:直率
D.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       去:离开
7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争的一项是(3分)
A.作者从读王章传到读杨椒山年谱,把杨椒山与汉代的王章相提并论,说明两个人的共同命运,既是令人悲叹的,也是令人敬重的。
B.作者的同乡章钰要刻印杨椒山的文集,嘱咐作者作序,作者很有感触,并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。
C.作者在史馆任职时,有人非议王阳明、东林党人、王章等人,并为秦桧辩护,令作者气愤,他查看有关史书,认为这是一种偏见。
D.文章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,如“此非仲卿乎”“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,可矣”等,写得痛快淋漓,感情真挚,对自己的观点也无所掩饰。
8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8分)
(1)且复辑其遗文,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,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!(4分)
(2)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,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。(4分)
9.作者为什么推崇杨椒山?对于一些人鄙薄杨椒山,作者是怎么看的?(4分)

参考答案
6、C(率:一律,一概)
7、B(“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”与原文不符,原文表达的是“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”)
8、(1)而且又编辑他的遗文,只怕他在后世不伟大而急切地印出来给后人看,这不是君子的用意吗?(得分点 :辑、示各1分,句意2分)
(2)王阳明的功绩固然应该轻视,然而气节是君子的关键。(得分点:薄、梗概、判断句式各1分,句意1分)
9、作者认为气节是君子的大要,而杨椒山是极有气节的人;(2分)鄙薄杨椒山的人,借用朱熹的史论贬抑杨椒山,轻视气节,企图用中庸之道来麻痹人们,作者在文中加以无情地揭露。(2分)(意思对即可)

参考译文:
年轻时读王章的传记,满脸眼泪鼻涕,匆匆忙忙出来会客来不及整治清洁,客人惊疑询问缘故,我说:“是读了王伸卿传记的缘故。”不久读了杨椒山自己写的年谱,惊讶说:“这不是王伸卿吗?”
我曾经在史馆任职,询问杨椒山传记的情况,同馆的官员说:“还没有抓阉。”我说:“这是一代中极难得的人物,应当特别替他起草传记,却要等抓阉吗?”同馆的官员没有回答。不久又隐约听到同馆有人上奏议事书信说:“明孝宗不是好君主,王阳明不是道学家,东林党人都不是正派人。”说“读书人说事,只应当以委曲求全,不能以偏激枉法,东林党人的争端常常从闹意气开始,而以结成派系告终,这都是受到嘉靖、隆庆年间那种刚直而固执的风气的影响。”大概暗中指的是杨椒山。我说:“那么像汉代的王章也不是君子吗?”回答说:“王章不知道轻重,因为言论刚直被杀,怎么说得上是君子!您没有读过胡氏致堂的那些史论吗?他对两汉的人物,一概斥骂,一钱不值,因此朱熹为王安石作传,列为名臣,儿称大师秦桧是极有能力的人,什么原因?行动不轻率随便!在岳飞的死一事上,还是讥刺这样、那样,只知道向前厮杀而不知道灵活应变,其他更可以知道了。”我生气而说不出话只得作罢。然而回家后查看旧史,看见北宋、南宋两朝,在国家危亡的悲惨时候,死难者不下几十上百人,但是《宋史。忠义传》中并没有一个讲理学的人置身其中,这样以后知道了轻薄功绩和气节,都是宋代理学的浅陋之见,不是常情。
现在,我离开史馆又过了十多年了,康熙丁丑年,同县的章钰,对椒山的为人有感触,选取杨椒山所写的年谱和他生平的诗文,合编为上下卷,将要刻印给世人看,而嘱咐我写序文,我读了这些文字,眼泪一滴滴流下,和过去读王章传记时一样,他们虽然没有讲学,但是不会埋没他们的良心。章钰凭着艺坛的豪气研究经学家的学问,比贾谊年轻,唯独能够发奋激昂,听到杨椒山的风骨而兴奋起来,而且又编辑他的遗文,只怕他在后世不伟大而急切地印出来给世人看,这不是君子的用意吗?
近来求学的人,动不动就轻视功绩和气节,甚至有攻击王阳明的学说而自鸣得意的。王阳明的功绩固然应该轻视,然而气节是君子的关键,杨椒山不幸与王章相同,两汉的儒学长久被宋代以来的理学多反对,而王阳明又不幸地在被贬龙场以前跟杨椒山相同。道学已经说不清,而杨、王两人的气节又远远不如权臣的力气,然而尚且还有像章钰这样读他的书感叹他的为人,只怕他的声明不能流传后世,而急切地印出来给世人看的人,那么,这是人们的良心还没有消亡,君子还可以有所作为的明证。世上有看了这本子集而有所感动兴奋的吗?他也用我读王仲卿的传记的心来读它,很好啊!
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