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郑板桥开仓济民》原文译文解析及古文阅读标准答案

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《郑板桥开仓济民》原文译文解析及古文阅读标准答案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
郑板桥开仓济民
郑燮,号板桥,清乾隆元年进士,以画竹,兰为长。曾任范县令,爱民如子。室无贿咯,案无留牍。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,至有忘其为长吏者。迁潍县,值岁荒,人相食。燮开仓赈济,或阻之,燮曰:“此何时,若辗转申报,民岂得活乎?上有谴,我任之。”即发谷与民,活万余人。去任之日,父老沿途送之。

【试题】
    1.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。(    )
      A.值岁荒,人相食(遇,遇到)
      B.燮开仓赈济,或阻之(或者)
      C.去任之日,父老沿途送之(离开)
      D.至有忘其为长吏者(他,指郑板桥)
    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      即发谷与民,活万余人。
    3.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,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    【相关材料】
    材料一:郑板桥辞官后,“一肩明月,两袖清风”,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摘自《百度百科网》
    材料二: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郑板桥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

【参考答案】
    1.B
    2.(郑燮)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,救活了一万多人。
    3.清正廉明、爱民如子、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注释】 
    长:擅长。  室:家。  贿赂:别人送的东西。
  案:桌子。  无留牍(dú ):没有没办完的公事。
  之:的  辄:就。  至:至于。
  迁:工作调动。  值:遇,遇到。  或:有人。
  谴:谴责。  任:负责。  活:救活。
  岂:怎么  其:他,指代郑板桥  去:离开
  余:空闲  为:作为,当  食:吃

【译文】
    郑燮(xiè),号是板桥,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。擅长画竹和兰花,曾经在范县做县令,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。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,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。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,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。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,正逢上荒年,到了人吃人的地步。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,有人阻止。郑燮说:“都到什么时候了,要是向上申报,辗转往复,百姓怎么活命?(要是)上边降罪,我一人承担。”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,救活了上万人。他离任的时候,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。
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