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阅读赏析名为:黄宗羲《原法》“三代以上有法,三代以下无法”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译文解析,是由中华经典诗词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原
法
【清】黄宗羲
三代以上有法,三代以下无法。何以言之?二帝、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,为之授田以耕之;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,为之授地以桑麻之;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,为之学校以兴之,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,为之卒乘之赋
①以防其乱。此三代以上之法也,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。后之人主既得天下,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,子孙之不能保有也,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。然则其所谓法者,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。
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,以郡县得私于我也;汉建庶孽
②,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;宋解方镇之兵,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。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!而亦可谓之法乎?
三代之法,藏天下于天下者也: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,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;贵不在朝廷也,贱不在草莽也。在后世,方议其法之疏,而天下之人不见上之可欲,不见下之可恶。
法愈疏而乱愈不作,所谓无法之法也。后世之法,藏天下于筐箧者也:利不欲其遗于下,福必欲其敛于上;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,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;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,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。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,吾亦鳃鳃然
③,日唯筐箧之是虞,故其法不得不密。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,所谓非法之法也。
论者谓一代有一代之法,子孙以法祖为孝。夫非法之法,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,后王或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坏之。
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,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富天下者也。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漆
④之中,以博宪章之余名,此俗儒之剿说也。即论者谓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存亡。夫古今之变,至秦而一尽,至元而又一尽,经此二尽之后,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,苟非为之远思深览,一一通变,以复井田、封建、学校、卒乘之旧,虽小小更革,生民之戚戚终无已时也。
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,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。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,即有能治之人,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,有所设施,亦就其分之所得,安于苟简,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。使先王之法而在,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。其人是也,则可以无不行之意;其人非也,亦不至深刻罗网,反害天下。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。
(选自《明夷待访录》)
【注释】①卒秉之赋:征集士卒与兵车。②庶孽:指汉初分封同姓王。③鳃(xǐ)鳃然:恐惧的样子。此胶彼漆:指拘泥于已有成法,不知变通。
9.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
祚:福气
B.日唯筐箧之是虞
虞:忧虑
C.子孙以法祖为孝
法:效法
D.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
胜:超过
10.下列各组语句中,直接体现黄宗羲批判“后世之法”的一组是(3分)
①此三代以上之法也,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
②然则其所谓法者,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
③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
④三代之法,藏天下于天下者也
⑤藏天下于筐箧者也
⑥使先壬之法而在,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
A.①②⑥
B.①④⑤
C.②③⑤
D.③④⑥
11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,本文对法的本义追根溯源,着重阐述了法制的本质,即法必须建立在民本、公天下的基础之上,而不应立一家之私法。
B.作者提出“贵不在朝廷,贱不在草莽”的见解,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这与古已有之的“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”的法制观念是一脉相承的。
C.作者将“三代以上之法”与三代以下的法律进行对比论述,进一步凸显了“三代之法”是非常先进和理想的法律制度。
D.作者认为,经过秦代和元代的两次流变,古代明君所提倡的恻隐爱人之心在后世已荡然无存。
12.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9分)
(1)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,以郡县得私于我也。(3分)
(2)法愈疏而乱愈不作,所谓无法之法也。(3分)
(3)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,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。(3分)
参考答案
9.D 胜 能承受 经得起
10.C 146说的是三代之法
11.C 非常先进和理想的法律制度 有误
12.(1)所以,秦朝把封建制改为郡县制,因为郡县制对于君主来说是属于私人所有的。
(2)法律越疏松不越没有动乱发生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法律的法律。
(3)破坏前王这法的人本来足够祸害天下,但那些创立法律的人也未尝不是祸害天下的人。
参考译文
念存在于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。这样一来,如果这个人有才能,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;如果这个人水平低下,也不至于严刑峻法,苛刻至极,反而有害于天下。所以说,有好的法度才会有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出现。
本篇内容由中华经典诗词网【91623.com】为您精选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中华经典诗词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