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二首

清明二首朗读

朝来新火起新烟,湖色春光净客船。

绣羽衔花他自得,红颜骑竹我无缘。

胡童结束还难有,楚女腰肢亦可怜。

不见定王城旧处,长怀贾傅井依然。

虚沾焦举为寒食,实藉严君卖卜钱。

钟鼎山林各天性,浊醪粗饭任吾年。

此身飘泊苦西东,右臂偏枯半耳聋。

寂寂系舟双下泪,悠悠伏枕左书空。

十年蹴踘将雏远,万里秋千习俗同。

旅雁上云归紫塞,家人钻火用青枫。

秦城楼阁烟花里,汉主山河锦绣中。

春去春来洞庭阔,白苹愁杀白头翁。

译文

早起匆匆赶路,天气晴朗春色正好,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。

飞鸟在天上自在飞翔,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,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是与我无缘了。

少数名族儿童的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,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,惹人怜惜。

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,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。

虽是只需禁火三日,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,一直四处奔波,生计却仍无着落。

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,有浊酒、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。

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,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。

想到这病弱的身体,无依无靠,不禁悲从中来,泪湿衣襟。

流浪漂泊,离都城已越来越远,时光匆匆已过十年,现唯有清明的风俗还与之相同。

雁阵穿云北去,赶赴北国家园;其他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,一片清明风光。

长安的城楼掩映在一片轻烟花语中,那万里山河也是一片锦绣吧。

春水滔滔不绝的汇向洞庭湖中,阻断了我回去的道路,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,心中更是凄苦愁闷。

注释

绣羽:鸟。

衔花:少年。

胡:泛指少数民族。

童:儿童。

结束:服饰装束。

定王:汉景帝第十子刘发,唐姬所生,微无宠,故封王于卑湿贫国长沙,卒谥定。定王城又名定王台、定王庙等,在长沙县东一里,庙连岗,高七丈,故又谓之定王冈,相传乃定王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。

长怀:遐想,悠思。

贾傅:即贾谊。

沾:润泽。

严君:即严君平,汉蜀郡人。卜筮于成都,日得百钱足以自养,则闭肆下帘读老庄,扬雄曾从其游。

天性:犹天命,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。

浊醪:浊酒。

白苹:亦作“白萍”。水中浮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.白马非马译注,作者邮箱:930331075@qq.com

清明二首创作背景

  公元758年(乾元元年)六月,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,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,从此离开朝延,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,直到公元770年(大历五年)病死于洞庭舟中。清明二首》写于公元769年(大历四年)春,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,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、衡州刺史韦之晋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饮君致君乐,笾豆能无乱。卜昼未卜夜,不过能救半。

传称兼仁义,阿好乃过赞。

()
宋孝宗

仙鹅飞去是何年,灵迹犹存古岭边。

藤老龙蟠疑护法,山幽禽语是逃禅。

()

玉秀兰芬好弟昆,时来挟册视田园。囷场古木千章合,彷佛秦人避世村。

()

皎皎山头月欲低,月厌羁愁睡转迷。忽觉泪流痕尚在,不知梦里向谁啼。

()

借得渔乡住,蟾光忽满轮。金波随短棹,银汉有通津。

几度中秋月,今宵自在身。一尊消得醉,眼底欠诗人。

()
汪精卫

朝晖流影入云罗,尽熨风纹似镜磨。一种清明和悦意,欲将坦荡托微波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