谒金门·秋夜

谒金门·秋夜朗读

秋帷里。长漏伴人无寐。低玉枕凉轻绣被。一番秋气味。

晓色又侵窗纸。窗外鸡声初起。声断几声还到耳。已明声未已。

译文

在秋夜的帐帷里,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。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,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,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。

晨光浸透窗纸,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,鸡声断断续续,又从耳边传来,天已亮了,但鸡声还未停息。

注释

⑴谒金门:词牌名。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又名《不怕醉》、《出塞》。

⑵帷:帐子。

⑶漏:古代计时的工具,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。这里代指时间。

⑷玉枕:陶瓷枕,以示华贵之用物。绣被:指绸缎一类的被子,富贵人家的征示。

⑸已:前“已”,已经。末“已”,停止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宋)苏轼著;石声淮,唐玲玲笺注,东坡乐府编年笺注,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0.07,第513页

2、叶嘉莹主编,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,中国书店,2007.1,第158-159页

谒金门·秋夜创作背景

 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秋。是时,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。常与朋友游西湖、孤山,登柏山、竹阁,常遇少妇慕名求词,苏轼作词以赠之,此词就是其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叶嘉莹主编,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,中国书店,2007.1,第158-159页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别馆花宫侧,轩斋阅岁年。晚芳生意趣,古干静因缘。

新月才堪对,清宵剧可怜。朦胧香阁影,空色悟初禅。

()

王郎百万肆凭陵,谁集渔阳上谷兵。

一剪妖氛河北定,中兴从此创基成。

()
沈尹默

灼灼鸡冠花,昂然当阶前。凉飙翻岂动,秋阳曜更妍。

泯彼开落迹,无为图画传。杂之百卉间,所立卓不偏。

()

儿孙生计薄,辟地种杉松。伐树深劳念,诛茅亦费工。

清清怡望眼,小小寄吟踪。直待成梁栋,时方记老翁。

()

满面英灵气。有平生、撑肠拄腹,五千文字。读破诗书兼读律,打叠通何再世。

奈举目、河山都异。论语为薪玄覆瓿,莽乾坤、那有经生事。

()

今年钟山南,随分作园囿。凿池搆吾庐,碧水寒可漱。

沟西雇丁壮,担土为培塿。扶疏三百株,莳梀最高茂。

()